课堂教学中的师德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 培训职业
- 2025-05-03 22:41:55
一、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和育人智慧
(一)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永无止境,包括教师伦理精神追求与专业发展,力求做有品位的文化人,目的在于内练素质,外树形象。
今日做教师需要学习、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二)克服职业倦怠,提升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个人行为的基础,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自我。
教师人格发展需要外部环境保障和有效评价机制,还有来自管理者,同事以及来自学生的关怀和尊重,教师也要对这此关怀与尊重有敏感性的感谢心。
当前,引起教师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因素是存在于教师内心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其中,教师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是产生烦恼的重要原因。
重要的是,教师职业情感是提升业务能力的关键,职业情感直接决定了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意识,教师没有职业情感的提升就不可能谈专业技能的发展,在师训过程中迫切需要提升教师职业情感。
(三)增强育人意识,提炼德育智慧
课堂中的道德生活,需要唤起起教师德育热情、激发德育意识、培养德育能力、提升教育智慧。
德育智慧是教师在长期的德育实践、感悟、反思过程中,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工作不断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对德育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敏锐反映和灵活应对的综合能力,是教师教学工作达到圆润贯通、自由和谐状态的基本标识,是一个教师一生中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
德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也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二、课堂教学中充满着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应富有道德生活。
师生交往是课堂道德生活的关键因素。
课堂中存在着道德生活缺乏、道德价值没有被人们重视和学科中存储的道德资源没被充分挖掘问题,从而偏离了教育本身意义。原因在于:认识上的不足;评价工作的不到位;同伴交往困难;课堂文化氛围不浓;人文关怀缺失等。
三、课堂中体现师德行为的方式
(一)师生关系现状与问题
关于教师品质,有49%的教师认为“爱心”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包括尊重信任,严格要求。
关于工作态度,总体是比较积极的,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35.9%教师选择教师是自己的兴趣,而且女教师更多地是出于自己的兴趣。
多数教师的职业信念不够坚定,欠发达地区认同感低,男教师职业认同感比女教师低。
(二)体现师德行为
以知育人 以言育人 以情育人 以行育人 以境育人
下一篇
发文章后还能发专利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