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4:36:38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频发,从2017年的中国严重雾霾事件到2019年的江苏化工厂爆炸,环境风险问题日益突出。这些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后果的不确定性,现有风险管理立法未能形成完整体系,相关制度衔接不畅。面对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挑战,确保体系的合理性和管理结果的可接受性,通过公众参与来解决,成为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 研究意义
风险治理成为公共管理新领域,对传统公共管理合法性理论提出挑战。合作行政理论强调公众参与,作为风险治理活动的理论基础之一,以提高行政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聚焦环境风险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旨在探索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实现多元参与,整合公众力量,有效管理环境风险,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新思路。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风险治理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成为学术热点。研究多集中在药品、食品等领域,环境风险治理问题讨论逐步深入。《风险治理与行政管理原理的转型》等文献强调公众参与风险治理的理论分析与案例介绍,指出公众参与对风险治理工作的价值与重要性。学者如金自宁通过分析深圳西部通道环评事件,提出需设置公众参与保障制度,以实现风险治理成果。李永林系统介绍环境风险合作治理理论,探讨公众参与的正当性基础及其价值功能。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发达国家。如美国Robert A. Rubin通过研究本国及欧盟环境风险治理法律,提出问题与解决策略;英国Juan R. Palrem基于本国法律研究公众参与理论;美国Theresa Mau-Crimmins运用层次分析法提高公众参与科学合理性;澳大利亚Ciaran O'Fair-cheallaigh构建环境风险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普遍性模型;荷兰Anne N. Glucker探讨公众参与的意义、目的和内容。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点
---
四、环境风险中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与价值内涵
环境风险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旨在弥补合法性依据不足,增加公众对决策的认可度,提升治理效能。
---
五、环境风险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环境风险治理中公众参与制度尚不完善,存在参与范围不明确、形式化严重等问题,影响环境风险项目的实施。
---
六、完善环境风险治理中公众参与的建议
(一) 拓宽公众参与范围
(二) 增强公众参与实效性
(三) 完善环境风险信息交流制度
---
结束语
通过深入研究环境风险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旨在探索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促进环境风险的科学、合理管理,为构建更加健全的环境风险治理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