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消费者权利的法律界定

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界定是如何的?

消费者的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得的利益。这些权益包括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应享有的权利,也包括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应享有的权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所应享有而被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所认可的、独自享有的权利,社会保障及法规保护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不是无原则、无界限地予以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因此,只有在违背购买者意愿的情况下,搭售行为才能被认定是不正当的。如果双方达成了搭售的协议,是出于购买者的自愿,就不能认定是不正当的。购买者可以拒绝所搭售的商品,并可以向执法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情况。

消费者的定义具有如下5个基本的法律特征:

1. 消费者的主体是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

2. 消费者的客体包括商品和服务。商品是通过流通过程销售的那部分产品,服务是指与生活消费有关的,经营者有偿提供的可供消费者利用的任何种类的服务。

3. 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包括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

4. 消费者的消费是属于生活性消费活动。消费者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或使用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人。

5. 消费者的权利是由国家专门法律确认其主体地位并得到特定保护的。

综上所述,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界定明确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权利和利益,并规定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同时,也明确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界限和条件。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